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桃李芬芳】厚积薄发 临危受任 开创危岩研究新领域 ——1984级校友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陈洪凯

来源:   作者: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8-11   点击数:

陈洪凯,1984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现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两江学者、交通部科技英才、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市职工楷模、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淮海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含一级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二等奖25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出版专著14部,主(参)编技术规范5部。

厚积薄发,临危受任,开创危岩研究新领域

1984年,陈洪凯心怀憧憬与感恩,成为了重师地理系的一名本科生,谈及这段学习生涯,陈洪凯十分感激。他说,没有这个阶段,就没有后面的故事。重师是他人生起航的地方,四年系统的地理学习,奠定了他扎实的专业基础。此后,他不断接触新知识、新理论,在岩土与地质工程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陈洪凯教授开创了危岩研究新领域,提出了危岩断裂破坏与激振解体理论和泥石流冲击与磨蚀理论,推动了公路水运交通危岩崩塌、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技术革新。在2011年10月长江三峡巫峡望霞危岩出现特大险情时,陈洪凯教授临危受命,担任应急抢险专家组副组长。陈洪凯教授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市领导及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千艘客货船在禁航约30小时后恢复了正常通行。

脚踏实地,与时俱进,重大科技创新多项突破

陈洪凯教授长期聚焦“平安中国”、“科技兴安”、“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西藏两个安全屏障”等国家战略,从工程实践及社会发展中提取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研究,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涉及公路水路交通生命线地质减灾、裸露岩石区植被免灌生态修复、人体药磁热复合保健、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监控预警等方面,主(参)编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5部。“公路交通生命线边坡隧道开挖工程灾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山区公路泥石流断道减灾理论与技术”、“岩石崩塌灾害减灾理论与技术”、“三峡库区危岩地灾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1项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成果“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结构抗撞关键技术研究”获200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危岩崩塌灾害成套防治技术研究”获2010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区公路危岩崩塌灾害及工程高切坡成套减灾技术”获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路基桥梁冲击磨蚀破坏机制与受灾路段修复关键技术”获201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山区公路泥石流断道减灾理论与技术”获2021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力地貌灾变机理与工程减灾关键技术”获2021年度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重力地貌灾害减灾理论与技术”获2022年度淮海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路基桥梁泥石流灾害安全防控理论与技术”获得2023年度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生态文明视角下内河通航水域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关键技术”获评2021年度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山区公路泥石流断道减灾理论与技术”获评2022年度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他的科研成果开创了公路泥石流和危岩地灾新研究领域,在公路泥石流、危岩灾害、重大工程开挖灾害安全防控等领域研究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减灾效益巨大。

循循善诱,孜孜不倦,指导学生竞赛成果突出

陈洪凯教授积极指导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且成果颇丰,如:唐兰等完成的“危岩突发性崩塌灾害应急安全警报系统与设备研发”项目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重庆市特等奖;周晓涵等完成的“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树木种植基盘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重庆市特等奖;周奕辰等完成的“重庆漠绿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得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重庆市金奖;陈冬梅等完成的“重庆地质防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项目获得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三等奖、重庆市金奖。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