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第一线】我校王亚飞教授以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助力成渝唱好“双城记”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易小莲 李吉祥 刘凌旭 实习记者:张海玲 张园源   编辑:毛宇、何瑶   发布日期:2020-04-22   点击数:

“重庆向西、成都向东,相向而行,聚焦发力,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二选择。”在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王亚飞教授近日围绕自己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成渝两地经济发展,深入分析、圈出重点、提出看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巴山蜀水情,成渝一家亲。在“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成渝两地认识到携手并进的重要性,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十年间成渝合作频繁,但尚存在“地区本位主义”下的过度竞争。在这期间,王亚飞教授持续追踪成渝地区发展新动态,看到了推动两地发展的提法与时俱进,也认识到了两地发展相关工作定将合力推进。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身处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王亚飞教授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更新经济学理念与动态,将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视为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义不容辞的本职工作。他主动挑战,发挥专业特长,依托扎实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科研实践,基于两地的要素禀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等,结合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愿景,审视当今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经过反复严谨思索,找寻可行的合作空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合理的想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王亚飞教授谈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成渝两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历时月余,在前期持续关注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性的看法,助力政府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成渝两地应紧扣经济圈‘国家定位’,共同推进要素、科技、产业、生态、治理等全方位、深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协同基础上的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是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进行区域协同战略布局、消除经济圈内的行政壁垒是两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王亚飞教授看来,这是合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关键所在。此外,加快推进“陆路、水路、航空及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双城经济圈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探索建立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区域协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更多的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重点领域需要成渝两地进一步相互助力、协同发展。

成渝两地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等方面被寄予厚望,需要共同承担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撑的重要任务。王亚飞教授提出“共同发展诸如面向‘一带一路’的外向化、高端化的航权经济,形成追赶国际水平的枢纽航线网络”“共建面向‘一带一路’的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一带一路’西部科技创新枢纽”……在共同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王亚飞教授认为,两地可依托于现有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优势,争取国家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落户经济圈。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多举措打造西部地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策源地。高校可积极根据各自学科优势联合攻关,并与企业部门、产业部门联手打造经济圈。

“未来,成渝两地可以合作来做很多事情。”王亚飞教授信心满满地说到。他满腔热忱,积极研究献策,助力政府科学决策,将继续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