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走基层•看就业】招生就业处: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主动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李然、冯美琪   编辑:李若岩、何瑶   发布日期:2015-01-09   点击数:

在近期的招生就业专题工作会上,校长周泽扬明确提出要认清形势图变革,转变观念谋发展,以招生就业为导向深化各项改革,以提升自身的内涵发展主动应对挑战。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正值改革阶段,高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关于“出口”和“入口”,学校有何具体应对策略?为此,记者采访了我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党亚莲。  

采访中,党处长谈到,近年来我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据了解,截至2014年12月20日,我校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89%,签约率92.30%。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本科就业率增加4个百分点,签约率增加1.5个百分点;专科就业率增加1.6个百分点。此外,我校大力倡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创业,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较上年有较大增长。  

据党处长分析,2017—2020年,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会普及全国,我校的准备时间不到三年。三年内,我校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发展定位问题、专业设置与建设质量问题、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党处长谈到,招生就业处将通过“进口”的政策调整和质量分析,以及“出口”的质量提升和质量评价提升学校影响力,拉动学校内部建设。对此,她表示,招就处将充分发挥招生就业的杠杆作用,撬动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将努力提高生源质量,为学校人才培养储备更好生源;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就业质量,并以此扩大学生的社会影响。两方面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招就处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多措并举应对高考制度改革

在招生层面,一是针对高考制度改革,招就处将立即推动各学院思考专业设置及专业分类问题;二是推动各专业进行2017年选考科目的设置,2017年在浙江招生试点,其选考科目的设置会直接影响以后的生源;三是从2015年起,将强化招生计划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控,在招生计划编制上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其中,生源质量、就业情况、学生满意度、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等都会作为招生计划编制的参考。  

优质生源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如何吸引优质生源,党处长表示,一是扩大一本招生数量;二是对录取政策进一步研制和优化;三是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案,加强专业宣传、学院就业状况宣传;四是对优质生源实施相关奖励措施,对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学生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质量监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层面,党处长表示,招就处将加大就业质量监控。2015年,我校将出台就业质量监控评价标准和体系,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就业质量评价。据党处长介绍,就业质量评价将反作用于招生计划编制和教学质量评价,并将作为学校评价一个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就如何畅通“出口”,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党处长谈到,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就业基数大;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自身需要和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三是学生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对此,招就处将做以下努力:  

针对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考虑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并根据专业设置的差异,通过就业质量和评估拉动专业的调整。  

针对学生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问题,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综合人才培养试点改革、卓越人才培养试点改革以及相关专项改革,以促使各专业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  

党处长还谈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已初步建成集招生咨询、政策咨询、就业服务、招聘服务、创业服务、学业与职业发展服务为一体的招生就业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及集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生涯测评和创业模拟为一体的“生涯辅导与职业发展教育”公共教学实验平台。两大平台现已落户招就处且将逐步提升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功能。  

目前,招就处主要着力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此,招就处将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厘清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希望学生从进校之初起,能逐渐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布局和梳理,对自己的能力和状态进行描述和评价,并找到差距和目标。除已开设的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外,还推动了就业课程的课外辅导和咨询工作。现已建立的公共教学实验平台,可满足全校学生测试自我能力,以及解决个体咨询和群体性问题。  

对于缺乏技术、技巧的学生群体,招就处主要通过就业指导来完成。党处长介绍,学校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下放到各个学院。每年有70-80位老师参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提升为学生做职业辅导和就业指导的能力。  

对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群体,招就处希望学生尽早进行职业思考,同时进行职业实践、职场体验,了解职业环境,增加职业认知,清晰职业目标,明确职业方向。把学生一次性的实践和体验实习改为经常性的实践和体验实习;与团委举办的暑期大学生实践相结合,融入职场体验内容,鼓励学生收集职场信息;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推动学生参与实践和实习;听用人单位的宣讲会,增强学生对相应职场类型的了解,以获取不同的职业对能力要求的信息。  

创新教育助推大学生创业

在创业层面,鼓励学生创业,提升创业质量。党处长认为,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创立有专业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金量的企业。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知识、科技产品、科技发明的转化等。因此,招就处在鼓励学生创业方面,更倾向于创业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具体措施为:  

一是修改了学校创业基金使用用途:要求创业团队依托专业,对能发明、创造的团队给予优先扶持;对没有形成企业,却在做创新性工作或获得创新创业赛事奖励的团队,给予配套奖励。二是将创业工作重心下移至二级学院,建立二级学院创业孵化基地,更好地体现创业与专业相结合。三是与学校“两轮驱动”、“三驾马车”、“三大板块”相结合,如进行科技转化、文化创业等。四是“实体”创业园与“虚拟”创业园相结合,全力扶持大学生创业。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