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深入把握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张敬   发布日期:2021-06-17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精神赞歌,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把握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将其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上下同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推动,党中央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脱贫效果监管,各省(区、市)把党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实施方案、促进工作落地,各市县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在定点扶贫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等都积极行动。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热情参与。上下同心、举国一致,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尽锐出战。我们党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务实。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打实地提升了扶贫资金、方式、成效的精准度。2014年,扶贫系统在全国范围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扶贫开发进入“滴灌式”精准扶贫新阶段,确保了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开拓创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方略,创新了扶贫工作机制,为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脱贫攻坚战中,具体的创新举措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在“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扶贫工作者因地施策、因户施策,种植艾草、芦笋等经济作物,移民易地搬迁扶贫、旅游扶贫等多措并举,如今的西海固牛壮羊肥、产业兴旺。

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我们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不负人民。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艰苦努力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兑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