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平
费小平,男,布依族,1964年11月出生于贵州黔南,祖籍四川省叙永县。博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2004)、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08)。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供职于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英语语言文学教授(三级)。社会兼职: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评审专家(结项成果鉴定专家),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具体研究领域:英美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翻译史。
1985年9月举国欢庆第一个教师节之际,开始登上高校讲坛。来重庆师范大学工作之前,长期在贵州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任教授,其间,曾在川、湘一带的985高校、211高校短暂工作,一直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已近40载。先后担任英语精读、英国文学、英国小说、文学概论、报刊选读、翻译实践等本科课程和文学名著选读、俄苏文学、文艺理论、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名篇选读、翻译研究等硕士生课程,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注重方法更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收到较好效果。同时,1999年9月起开始在原工作单位贵州大学担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独立指导英美文学、翻译研究两方向硕士生,担任硕导年限,已逾24载,此后在其他工作单位,继续培养硕士生,至今培养出硕士生100余名,分布于全国各地高校,有的成为教授、副教授,有的考上博士,有的成为高校处级干部。川外工作期间,作为学校科研处副处长,为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的成功申报(2008年12月),做了有益的工作。
学术上,年轻时求学于历史悠久的老牌综合大学,深受1949年前后受教育的一批学养深厚、品德高尚的老知识分子的影响,无论何时何地,对知识追求永怀激情,“日日新,月月新”,时常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文艺理论著作及哲学著作,酷爱文史,有较高学术造诣。 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外国文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中国比较文学》、《外语研究》、《文学理论前沿》等CSSCI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不少于15篇)。写作富于“问题意识”,既有丰富材料,又有缜密而深刻的分析,学风严谨、踏实,一些论文颇受关注。2020-2021年期间,应邀同国际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Lydia H.Liu女士就文艺理论中热点的“话语”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刻的对话,对话录刊发于国内学术界久负盛名的期刊《文学理论前沿》第23辑(2021),为学院赢得声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参加过王智量、谭绍凯、胡日佳等我国老一辈俄苏文学学者主编的大型工具书《托尔斯泰览要》(约80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的编写工作,该书获得大奖,在俄罗斯文学界产生较大影响。2005年至今,在国家一级出版社推出《翻译的政治》、《家园政治:后殖民小说与文化研究》、《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三部学术专著,著名学术期刊《中国比较文学》分别推出长篇评论,成为同济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985高校博士生的学习参考书。通过它们,本人在国内外语界较早提出“翻译政治”、文学“家园政治”命题。此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3项,正在主持2021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与外国文学文论及文化》。通过这些项目,本人在国内外语界较早提出认真学习党史、研究党史的论题。
做人上,始终如一地拥抱真善美、憎恨假丑恶,终身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登高远望,远离蝇头小利,做一个有“格局”的人。同时,时刻怀揣人文情怀,因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必须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每月除坚持日复一日的阅读、锻炼外,还抽时看画展,看各种官媒的新闻、评论、专题文献片等。生活多姿多彩,我心归处在它们。“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