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 杨新民
◆科创科普“两翼齐飞”,推动西部地区引才聚智
从推动西部科普中心方案制定,研发智能系统疏通城市拥堵的“血栓”,再到用数据算法优化人才政策,在政协委员与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角色中,杨新民始终坚持以“用数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让提案中的设想一步步落地,寻求社会发展难题的“最优解”。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
今年两会,杨新民将“如何优化重庆乃至西部的高端人才政策”确定为自己的提案主题,并与其他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一起提交了联名提案,围绕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呼吁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重庆行动
其实,就在全国两会开幕前,重庆已经为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定下了“路线图”,制定了《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2027、2029和2035三步走方案,确保到2027年,教育强市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教育综合实力进入中西部前列,打造特色思政课堂300个,推出“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150条。
到2029年,教育强市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破解关键技术难题3000个以上,建成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国家级育人平台15个。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市,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形成,支撑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人才的能力得到全面跃升。
“2025年,我们还将坚持惠民有感,实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行动。”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中心城区教育“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全市“教共体”覆盖率将达到85%。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重庆还将以治理小升初“奥数考试招生”、初升高“跨区域、超计划”招生为重点,持续开展“阳光招生”行动,缓解“家长卷”“学生苦”“教师累”。原文链接